[目的]由于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棉蚜Aphis gossypii容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海淀,河北廊坊和邯郸,山东德州,河南许昌,以及新疆奎屯和阿克苏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种群棉蚜3种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并对靶标基因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β1亚基基因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北京海淀、河南许昌和河北邯郸的棉蚜对吡虫啉敏感;河北廊坊、新疆阿克苏、山东德州及新疆奎屯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RR)分别为22.6,26.3,53.5和61.1倍,为中等水平抗性.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阿克苏和奎屯地区的棉蚜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北京种群)的1.7和1.8倍,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6和1.7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均是敏感种群的1.5倍,但是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在棉蚜种群间差异不显著.靶标基因突变检测表明,河北廊坊、新疆阿克苏、山东德州及新疆奎屯棉蚜种群nAChR β1亚基均存在与吡虫啉抗性相关的精氨酸到苏氨酸(R81T)突变.[结论]结果提示,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升高以及nAChR β1亚
作者:崔丽;张靖;齐浩亮;王芹芹;陆宴辉;芮昌辉
来源:昆虫学报 2016 年 59卷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