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5 | 下载0

[目的]为了明确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不同地理种群、不同田间寄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水平,了解不同种群间是否产生寄主专化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方法]采用双向测序法测定了采自中国东北3种主要寄主植物(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和谷子Setaria italica)上的23个地理种群400头亚洲玉米螟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基因的1 034 bp序列;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3.5.1.2等软件对亚洲玉米螟不同寄主种群以及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系统进化发育和分子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400条长度为1 034 bp的亚洲玉米螟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包含60个单倍型.亚洲玉米螟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93±0.01,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0.916±0.041之间.总基因交流水平较高(Nm =2.67),总的群体Fst为0.1579,不同地理种群的Fst范围在-0.046~0.627之间.总种群的Tajima's D为-1.73602,检验结果不显著,说明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未曾在近期经历种群扩张,群体大小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Fst =0.16236,P<0.0001),83.76%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为16.24%,不同寄主种群

作者: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

来源:昆虫学报 2018 年 61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5 | 下载:0
作者:
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
来源:
昆虫学报 2018 年 61卷 9期
标签:
亚洲玉米螟 线粒体COⅠ基因 寄主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目的]为了明确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不同地理种群、不同田间寄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水平,了解不同种群间是否产生寄主专化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方法]采用双向测序法测定了采自中国东北3种主要寄主植物(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和谷子Setaria italica)上的23个地理种群400头亚洲玉米螟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基因的1 034 bp序列;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3.5.1.2等软件对亚洲玉米螟不同寄主种群以及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系统进化发育和分子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400条长度为1 034 bp的亚洲玉米螟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包含60个单倍型.亚洲玉米螟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93±0.01,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0.916±0.041之间.总基因交流水平较高(Nm =2.67),总的群体Fst为0.1579,不同地理种群的Fst范围在-0.046~0.627之间.总种群的Tajima's D为-1.73602,检验结果不显著,说明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未曾在近期经历种群扩张,群体大小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Fst =0.16236,P<0.0001),83.76%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为16.24%,不同寄主种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