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DWI不同表观扩散系数评估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及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级别的价值,寻找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恶性和15例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1.5T磁共振检查资料,分别测量病灶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闭孔内肌做参比部位)、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ADC),将良性与恶性组、子宫内膜样腺癌G1、G2、G3不同组别的ADC值相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mADC、rADC、minADC值分别为(1.47±0.25)×10-3mm2/s、0.97 ±0.15、(1.18 ±0.26)×10-3mm2/s和(1.02 ±0.18)×10-3mm2/s、0.69 ±0.13、(0.75 ±0.18)×10-3mm2/s,相应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92、0.91.mADC和rADC值在子宫内膜样腺癌G1、G2、G3三个分化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nADC值仅在G1和G2、G1和G3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DC、rADC、minADC值均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用rADC值来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更加准确,mADC和rADC值能辅助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3个病理分化级别.
作者:毕秋;肖智博;吕发金;刘筱霜;姜雪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 年 36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