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 | 下载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 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结果 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 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

作者:张萌萌;杨舒然;柯强;赵旭东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年 45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 | 下载:13
作者:
张萌萌;杨舒然;柯强;赵旭东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年 45卷 2期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校园欺凌 攻击性行为 青少年 地区差异 non-suicidal self-injury school bullying aggressive behavior adolescents regional differences
目的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 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结果 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 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