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强烈.喀斯特地区具有岩石出露面积广和土层浅薄不连续的特点,且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加剧.但是目前关于土壤碳氮循环酶活性对出露岩石(土壤-岩石界面)的响应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陈旗和天龙山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原生林、次生林、弃耕地和耕地4种不同干扰梯度下土壤-岩石界面的土壤有机质水解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当土地利用方式从森林转化为弃耕地或耕地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和SOC/TN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在4种不同干扰强度的土地中,岩土界面的pH、SOC和NH4+-N含量较高.(2)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干扰梯度下土壤-岩石界面和非交界处有明显的分异.与碳循环有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木糖苷酶(βX)、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和α-1,4-葡萄糖苷酶(αG)酶活性均表现为弃耕地和耕地高于原生林和次生林.与氮循环有关的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原生林和弃耕地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所有水解酶均在弃耕地的土壤-岩石交界处活性最高.(3)RDA分析表明,可溶性有机碳(DOC)
作者:王思琦;薛亚芳;王颖;杨丽扬;张永清;田静
来源:生态学报 2020 年 40卷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