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明亚热带山岳型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Rs)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价和预测该区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碳收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茶园、锥栗(Castanea henryi (Skam) Rehd.et Wils.)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和裸地的土壤呼吸及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碳(MBC)、氮(MBN)进行测定.结果 显示:(1)与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相同,不同林地的Rs均呈现夏>春>秋>冬的季节动态,Rs的季节均值按大小排序为茶园(3.10 μmol m-2 s")>马尾松(2.96 μmol m-2 s-1)>锥栗(2.32 μmol m-2 s-1)>裸地(1.43 μmol m-2 s-1),锥栗和裸地之间、锥栗与马尾松之间均差异显著(P<0.01).除马尾松林外,其他林地水热因子(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单因子二次多项式模型对Rs的拟合度最高.水热因子共同建立的复合模型中,土壤温度、湿度的幂—指数模型对茶园Rs的拟合度较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能够解释Rs变化的80%,马尾松林的Rs较适用于土壤温度、湿度建立的对数函数模型,而三因子线性模型(进入回归法)对锥栗林和裸地的Rs的拟合度最优,R2分别为0.565和0.
作者:李键;刘鑫铭;姚成硕;宫欢欢;吴承祯;范海兰
来源:生态学报 2021 年 41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