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湿地是鸻形目水乌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借助Landsat 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地区2000-2010年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对适宜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鸻形目水乌的适宜生境的总面积为10305.52 hm2,仅次于深水区湿地(15918.66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总面积在2000-2006年缓慢增加(从10448.2hm2增加到10696.5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深水区湿地转化而来,而其面积的减少主要被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所取代.与2000年相比,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景观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10年趋于增加(2000-2006年趋于增加,2006-2010年趋于下降).在整个景观尺度上,所有湿地的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00-2006年趋于增加,而在2006-2010年趋于下降.从景观特征来看,研究地区鸻形目水乌适宜生境的质量(生境组成/要素配置、复杂性、连接性和异质性等)在2000-2006年趋于下降,而在2006-2010年趋于增加.本文结果有助于指导湿地修复与营造策略的制定,以更好地实现在长江河口湿地保护迁徙鸻形目水鸟.
作者:邹业爱;牛俊英;汤臣栋;裴恩乐;唐思贤;路珊;王天厚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14 年 33卷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