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4 | 下载0

植物在周期性变化的水位中存活和退水后的恢复状况体现了其对水淹的适应能力.为深入了解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对水淹胁迫的耐受能力,研究了藜蒿植株对3种水环境处理下及退水恢复后形态特征、生理指标的响应.实验采用双套盆法,共设置上升、下降和稳定3种处理.上升水位组:设置6个水位,水位均从0 cm开始每日增加高度,处理强度分别为0.1、0.2、0.3、0.4、0.5、0.6 cm·d-1,即50 d后水位分别为5、10、15、20、25、30 cm;下降水位组:设置6个水位,水位分别从5、10、15、20、25、30 cm开始每日降低高度,处理强度同上升水位组,即50 d后水位均为0 cm;稳定水位组:设置6个水位,分别为5、10、15、20、25、30cm,试验期间水位保持恒定.另外,设置水位0 cm(即培养盆中水刚好没过土壤表面)的对照组.水位波动处理时间50 d和退水恢复时间10 d,共60 d.结果表明:(1)3种水位环境类型中,当水位低于15 cm时,株高增幅、叶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当水位高于15 cm时,株高增幅呈降低趋势、叶片数有所减少,其中上升水位中处理强度为0.1~0.3 cm·d-1的株高、叶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2)上升水位中,处理强度0.3 cm·d-4为藜蒿水淹耐受范围,当处理强度小于0.3 cm·d-1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大于0.3 cm·d-1存在明显差

作者:李枭;曹昀;谢芹招;尧晓晨;汤思文;冯凯品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22 年 4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4 | 下载:0
作者:
李枭;曹昀;谢芹招;尧晓晨;汤思文;冯凯品
来源:
生态学杂志 2022 年 41卷 6期
标签:
藜蒿 水位波动 逆境胁迫 退水恢复
植物在周期性变化的水位中存活和退水后的恢复状况体现了其对水淹的适应能力.为深入了解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对水淹胁迫的耐受能力,研究了藜蒿植株对3种水环境处理下及退水恢复后形态特征、生理指标的响应.实验采用双套盆法,共设置上升、下降和稳定3种处理.上升水位组:设置6个水位,水位均从0 cm开始每日增加高度,处理强度分别为0.1、0.2、0.3、0.4、0.5、0.6 cm·d-1,即50 d后水位分别为5、10、15、20、25、30 cm;下降水位组:设置6个水位,水位分别从5、10、15、20、25、30 cm开始每日降低高度,处理强度同上升水位组,即50 d后水位均为0 cm;稳定水位组:设置6个水位,分别为5、10、15、20、25、30cm,试验期间水位保持恒定.另外,设置水位0 cm(即培养盆中水刚好没过土壤表面)的对照组.水位波动处理时间50 d和退水恢复时间10 d,共60 d.结果表明:(1)3种水位环境类型中,当水位低于15 cm时,株高增幅、叶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当水位高于15 cm时,株高增幅呈降低趋势、叶片数有所减少,其中上升水位中处理强度为0.1~0.3 cm·d-1的株高、叶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2)上升水位中,处理强度0.3 cm·d-4为藜蒿水淹耐受范围,当处理强度小于0.3 cm·d-1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大于0.3 cm·d-1存在明显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