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农林土壤互置的方式来模拟"退耕还林"及"开垦林地"的生境变化,探讨其对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在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设置森林土壤+森林凋落物(F+L)和森林土壤+农田秸秆(F+S)处理,将相同处理转置到农田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设置农田土壤+农田秸秆(A+S)、农田土壤+森林凋落物(A+L),将相同处理转置到森林生态系统.对植物残体分解1年后的质量损失、全碳、全氮、中红外光谱和土壤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A+S置换到森林生境后,质量损失显著增加了 20.0%,C/N、TC显著升高,rH1635 cm-1/rH2920cm-1显著降低,但A+L置换到森林生境后对质量损失、C/N及rH 1635 cm-1/rH2920cm-1无显著影响;将F+S置换到农田生境后,质量损失降低了 34.3%,C/N、TC、TN均显著降低,rH1635 cm-1/rH2920cm-1显著升高;F+L置换到农田生境后,质量损失降低了 14.1%,但对C/N和rH1635cm-1/rH2920cm-1均无显著影响.以上数据表明,农田土壤置换到森林生境,加快高质量秸秆中难分解组分的分解,加速碳和养分的释放;而森林土壤置换到农田生境后,土壤含水率和DOC的降低抑制了秸秆和凋落物的分解,减缓碳和养分的释放,尤其分解所剩秸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不利于秸秆分解后期向土壤中碳及养分的输入.研究结果可为农林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性经营提供理
作者:袁慧兰;郑甜甜;林佳敏;鲍雪莲;闵凯凯;朱雪峰;解宏图;梁超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24 年 43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