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5 | 下载0

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自1982年设立以来,尚未进行过兽类资源的深入研究.为此,作者于2012年9-10月,采用笼捕法、陷阱法和红外相机法等对保护区内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及周边常见植被类型中的地栖性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其中啮齿目8种,食虫目4种.结合以往记录,该保护区现已记录的小型兽类有20种,而本次调查新增分布记录物种6种,即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灰黑齿鼩鼱(Blarinella griselda)和藏鼩鼱(Sorex thibetanus).陷阱法所捕获个体的体重显著小于笼捕法.此外,不同生境类型对小兽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建议综合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对整个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资源进行深入监测与研究.

作者:谢文华;杨锡福;李俊年;陶双伦;肖治术

来源:生物多样性 2014 年 22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5 | 下载:0
作者:
谢文华;杨锡福;李俊年;陶双伦;肖治术
来源:
生物多样性 2014 年 22卷 2期
标签:
地栖性小型兽类 生物多样性 笼捕法 陷阱法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small mammals diversity monitoring live traps pitfall traps Bada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自1982年设立以来,尚未进行过兽类资源的深入研究.为此,作者于2012年9-10月,采用笼捕法、陷阱法和红外相机法等对保护区内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及周边常见植被类型中的地栖性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其中啮齿目8种,食虫目4种.结合以往记录,该保护区现已记录的小型兽类有20种,而本次调查新增分布记录物种6种,即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灰黑齿鼩鼱(Blarinella griselda)和藏鼩鼱(Sorex thibetanus).陷阱法所捕获个体的体重显著小于笼捕法.此外,不同生境类型对小兽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建议综合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对整个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资源进行深入监测与研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