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长效干扰素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免疫学机制,为其治疗CD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门诊和病房确诊的16例CD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实验设CD治疗前、CD治疗后(长效干扰素10μg,肌注,2次/周,治疗4周)及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选取16例为结肠息肉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部肠黏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 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CD患者结肠组织中IL-12、IL-17、TNF-α和IFN-γ表达显著增多,结肠组织中IL-12、IL-17呈弥散性分布,在黏膜上皮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黏膜腺体内及间质炎性细胞胞质;TNF-α 仅在黏膜层间质表达,围绕炎性细胞核呈团块状的胞质表达;IFN-γ分布于肠黏膜固有层,腺体周围淋巴细胞膜表面.长效干扰素可降低CD患者结肠黏膜中IL-12、IL-17、TNF-α、IFN-γ.结论 IL-12、IL-17、TNF-α和IFN-γ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在CD黏膜免疫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效干扰素能下调CD患者肠黏膜中IL-12、IL-17、TNF-α、IFN-γ的表达,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郑倩;陈琳琳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1 年 30卷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