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有着诸多优势,如保留股骨头、股骨颈,方便于日后翻修,保存了股骨近端的生理力学分布,已成为年轻或对髋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终末期患者更具吸引力的手术治疗方式.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殷骨及假体的应力分布.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及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男性患者1例(自愿参与实验),年龄40岁,检查排除健侧髋关节疾患.方法:建立股骨和假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步行峰值关节载荷作用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及假体的应力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股骨侧与假体的应力.结果:①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受力总体模式不变,股骨颈存在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与其他区应力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特别是转子窝附近以及骨-假体界面.②假体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存在于髋臼及股骨假体外上方、髋臼杯沿与股骨假体交界处以及骨-假体界面.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受力总体模式不变,股骨颈存在应力遮挡.峰应力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及骨-假体界面,为了减少术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术中应特别加以保护上述区域.
作者:韦葛堇;李奇;林荔军;林舟丹;杨华;陈伟义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年 13卷 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