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铁死亡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压疮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存在压疮相关的铁死亡生物标志物,但其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探讨压疮的分子机制,寻找压疮过程中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方法:使用GEO数据库和FerrDb数据库下载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聚类和占比分析、代谢活性和拟时序分析、细胞通讯分析、铁死亡基因集细胞识别和富集分析,确定铁死亡差异基因,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将2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缺血再灌注循环周期模式制备压疮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定量 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压疮大鼠创面组织内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聚类划分为6种细胞类型,压疮组2型和3型角质形成细胞占比较高.②不同细胞亚群之间具有明显的代谢异质性和演变轨迹.③2型和3型角质形成细胞在细胞通讯中作用最强,2型角质形成细胞配体-受体强度最佳.④2型角质形成细胞铁死亡得分较高,有显著上调或下调的差异基因,并得到27个GO富集条目、20个KEGG 富集条目和24个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长链酯酰辅
作者:唐路路;潘晓佳;赖英桃;王力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年 28卷 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