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36

目的采用电生理检测手段,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下肢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变化,为有关该病病因学研究及其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电生理检测手段,用丹麦产维迪KEYPOINT 4C诱发电位仪,对42例临床确定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0.5~12岁,平均(26.48±36.43)个月,身高60~150 cm,平均(80.57±22.19)cm.其中双侧马蹄内翻足患儿18例,单侧24例.临床检查显示,足踝部呈马蹄内翻畸形,轻度12例14足,中度17例25足,重度13例21足.分别在腘窝、踝部阈值刺激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刺激频率2 Hz,波宽0.2ms,分析时间40 ms,刺激强度41~99 mA,平均(85.34±21.34)mA.在踝部伸趾短肌和(足母)展肌处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并测量潜伏期和波幅,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速率.结果42例患儿60侧患肢电生理检查发现,有37例53侧(88.1

作者:徐新智;赵黎;黄耀添;吕荣;王军;张慧杰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3 年 24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36
作者:
徐新智;赵黎;黄耀添;吕荣;王军;张慧杰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3 年 24卷 4期
标签: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神经传导 电生理学
目的采用电生理检测手段,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下肢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变化,为有关该病病因学研究及其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电生理检测手段,用丹麦产维迪KEYPOINT 4C诱发电位仪,对42例临床确定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0.5~12岁,平均(26.48±36.43)个月,身高60~150 cm,平均(80.57±22.19)cm.其中双侧马蹄内翻足患儿18例,单侧24例.临床检查显示,足踝部呈马蹄内翻畸形,轻度12例14足,中度17例25足,重度13例21足.分别在腘窝、踝部阈值刺激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刺激频率2 Hz,波宽0.2ms,分析时间40 ms,刺激强度41~99 mA,平均(85.34±21.34)mA.在踝部伸趾短肌和(足母)展肌处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并测量潜伏期和波幅,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速率.结果42例患儿60侧患肢电生理检查发现,有37例53侧(88.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