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VLBW/ELBW早产儿,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36例,对照组16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胎龄<32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肠道外营养≥14天、使用抗菌药物≥7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气管插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PICC留置≥14天、机械通气、使用抑酸剂≥3天、小于胎龄儿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单纯早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菌药物使用≥7天(OR=5.450,95% CI l.712 ~ 17.356)、PICC留置≥14天(OR=6.314,95%CI1.303 ~ 30.592)是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LBW/ELBW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置管后护理是减少真菌性败血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雷艺;王琍琍
来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5 年 30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