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2 | 下载221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2年至2011年住院DVT患者的人口学特点、获得性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DVT患者617例,男∶女=1:1.21,中位年龄56(12~92)岁。其中初发DVT患者550例,占89.14%,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其中男性高发年龄在50~70岁,女性高发年龄在40~60岁。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有外伤和(或)手术(49.1%)、初发年龄>70岁(20.7%)。其中具有多种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29.6%。104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 (PC)、蛋白S(PS)活性,其中的34例患者还同时检测了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抗凝蛋白总缺乏率达53.8%,且以PS缺乏为主,占35.6%。同时具有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26%。 DVT患者血脂检查以甘油三酯升高、H-胆固醇降低为主;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随着这四种指标值升高,DVT患病率也升高。结论住院DVT患者的初发年龄集中在40~70岁,其中女性比男性提早约10年,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为外伤和(或)手术、年龄>70岁,遗传性危险因素以PS缺乏为主。实验室检查以甘油三酯升高、H-胆固醇降低为主。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

作者:陶红;欧阳建;沈振丽;徐勇;李萍;周荣富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2014 年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2 | 下载:221
作者:
陶红;欧阳建;沈振丽;徐勇;李萍;周荣富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2014 年 4期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易栓症 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factors Thrombophilia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2年至2011年住院DVT患者的人口学特点、获得性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DVT患者617例,男∶女=1:1.21,中位年龄56(12~92)岁。其中初发DVT患者550例,占89.14%,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其中男性高发年龄在50~70岁,女性高发年龄在40~60岁。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有外伤和(或)手术(49.1%)、初发年龄>70岁(20.7%)。其中具有多种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29.6%。104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 (PC)、蛋白S(PS)活性,其中的34例患者还同时检测了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抗凝蛋白总缺乏率达53.8%,且以PS缺乏为主,占35.6%。同时具有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26%。 DVT患者血脂检查以甘油三酯升高、H-胆固醇降低为主;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随着这四种指标值升高,DVT患病率也升高。结论住院DVT患者的初发年龄集中在40~70岁,其中女性比男性提早约10年,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为外伤和(或)手术、年龄>70岁,遗传性危险因素以PS缺乏为主。实验室检查以甘油三酯升高、H-胆固醇降低为主。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