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通过与损害靶细胞进行线粒体交换的方式修复受损细胞.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是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为病理基础的眼病,干细胞是否能够通过上述机制进行治疗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能否通过线粒体交换机制改善RPE细胞的增生和能量代谢功能.方法 分离Long-Evans大鼠的视网膜进行RPE细胞的培养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RPE细胞中RPE65和Bestrophin蛋白的表达.小鼠NSCs C17.2细胞系和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C17.2细胞(GFP-C17.2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分别采用线粒体特异性染色剂Mitotracker-green和Mitotracker-red标记RPE细胞和NSCs线粒体.将RPE细胞与小鼠NSCs进行共培养,用麦胚凝集素(WGA)标记隧道纳米管(TNT),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的RPE细胞与小鼠NSCs间TNT中线粒体交换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E细胞与NSCs共培养前后的细胞周期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共培养前后RPE细胞中ATP、ADP和AMP的质量分数. 结果 培养的第3代RPE细胞生长良好,RPE65和Bestrophin表达阳性细胞均>85%.NSCs和RPE细胞中线粒体对Mitotracker-red标记的阳性率均>95%.2种细胞共培养后24 h可见RPE细胞与NSCs间形成的膜性TNT结构,WGA染色呈蓝色
作者:孙荣莎;徐海伟;阴正勤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年 33卷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