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临床实践发现角膜塑形镜具有延缓近视及眼轴长度进展的效果,但对于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相关作用机制,特别是角膜塑型术对视网膜中心和周边的离焦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观察低中度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6个月后周边屈光度以及相对周边屈光度(RPR)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招募屈光度为-0.50~-6.00 D的低中度近视儿童100例,平均年龄(11.0±1.9)岁,均纳入右眼进行研究.受试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后由SAS统计软件PROC PLAN过程语句随机均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每组50例50眼,戴镜时间均为6个月.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戴镜前后中央0°、颞侧15°和30°、鼻侧15°和30°径线的屈光度,观察并比较各组受试眼戴镜前后周边屈光度和RPR(周边屈光度与中央屈光度差值)变化趋势. 结果 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受试者戴镜前屈光度分别为(-3.35±1.31)D和(-3.01±1.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角膜塑形镜组受试眼戴镜前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和颞侧30°径线周边屈光度分别为(-2.28±1.60)、(-3.28±1.41)、(-3.40±1.23)、(-3.38±1.12)和(-2.09±1.29)D,受试眼除颞侧30°外戴镜后6个月近视度数均下降,
作者:魏士飞;李仕明;孙芸芸;康梦田;孟博;冉安然;严然;白雅雯;Zhuo Chen;王宁利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年 35卷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