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结合文献报道,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作者:莫国艳;陈吉军;韩林涛;田代志;罗继红;李杜军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年 41卷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