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散瞳前后V4c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拱高、前房深度(ACD)及前房角(ACA)的变化,探讨V4c IC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后患者散瞳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2─9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V4c 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31例(62)眼,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分别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屈光度。在术后6个月时,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散瞳前后的拱高、ACD及ACA。采用配对
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UCVA(LogMAR)分别为1.61±0.14、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44,
P<0.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BCVA(LogMAR)分别为0.02±0.05、0.0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429,
P<0.001)。散瞳前后拱高分别为(465±123)μm、(515±135)μm(
t=-8.704,
P<0.001),散瞳前后ACD分别为(2 966±83)μm、(3 009±89)μm(
t=-9.899,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散瞳后3点位及9点位的ACA较散瞳前明显变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5.306,
P<0.001;
t=-15.163,
P<0.001;)。
结论::
作者:陈仪乐;杨雅童;陈宏杰;陈嘉宝;李金瑛
来源: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 年 22卷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