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白内障手术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20°与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白内障110例(11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散光轴向将患者分为顺规散光组40例(40只眼)和逆规散光组70例(70只眼),根据角膜切口位置每组又均分为切口位于120°(11点位)及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两亚组。术后1周、1及3个月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散光轴位变化。结果:顺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246,
P=0.37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95,
P=0.023)。逆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564,
P=0.11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53,
P<0.001)。
结论:对于角膜有顺规或逆规散光的患者,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与切口固定于120°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无影响。白内障手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角膜散光轴位变化逐渐减小。
作者:李慧;张素华;王晓刚;张哲;周晶
来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 年 44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