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MSCT)联合2D曲面重建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并与MRCP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IPMN患者的MSCT及MRCP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图像出现壁结节、主胰管直径≥10 mm、分隔厚度≥2 mm、病灶内钙化、周围血管侵犯、胰周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灶以及分支胰管型IPMN病灶最大径≥30mm征象鉴别IPMN的良恶性,计算它们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绘制影像学征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MSCT和MRCP以出现病灶内壁结节诊断恶性IPM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1% (27/35)、80.0% (12/15)、78.0%(39/50)和77.1%(27/35)、86.7% (13/15)、80.0% (40/50);以主胰管直径≥10 mm诊断恶性IPM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3%(26/27)、81.8%(9/11)、92.1%(35/38)和96.3%(26/27)、90.9%(10/11)、94.7%(36/38);以肿瘤内分隔厚度≥2 mm诊断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8.6%(17/35)、93.3%(14/15)、62.0% (31/50)和51.4% (18/35)、93.3%(14/15)、64.0%(32/50).50例IPMN中MSCT发现6例病灶内有钙化,其中5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而MRCP未发现钙化灶.MSCT的主胰管直径≥10 mm、壁
作者:陈雀芦;陈宇;胡文超;蒋义;都继成;马小龙;严志汉
来源: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8 年 18卷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