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栽培太子参的遗传多样性与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太子参种质资源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太子参12个栽培种源的遗传多样性,HPLC法测定各种源药材中太子参环肽B的量.结果 10条ISSR引物扩增出8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3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9.02%.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57 9,Shannon's多态性指数(I)平均值为0.3884,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74 1,种源间基因流(Nm)为1.323 8.基于遗传一致度,12个种源可聚为3类.12个种源间及种源内个体中的太子参环肽B量差异明显,种源4的变异系数(9.51%)较小,且太子参环肽B量(0.049 4%)明显高于其他种源.结论 栽培太子参各产地间的换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是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太子参环肽B的量,种源3和4种质较为优良,可作为太子参种质资源保存及品种选育的对象.
作者:肖承鸿;周涛;江维克;艾强;杨昌贵;熊厚溪;廖明武
来源:中草药 2014 年 45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