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痹祺胶囊的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Ⅱ型胶原蛋白造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痹祺胶囊(0.05、0.10、0.20、0.40g/kg)组及泼尼松(10mg/kg)组和雷公藤总苷(10mg/kg)组,连续给药15d.持续监测大鼠体质量、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苏木素-伊红染色考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初步评价痹祺胶囊治疗效果.选择痹祺胶囊中39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和TCMSP、Uniprot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作用靶点,与通过OMIM、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的RA相关靶点相互交互,将交互靶点借助Omicsbean、STRING等数据库平台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功效-疾病"网络,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饮食减少,足趾肿胀、关节呈急性炎症表现,关节炎评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
作者:李新;卜睿臻;王玉丽;李虎玲;韩彦琪;王磊;张星艳;赵文静;许浚;张铁军;刘昌孝
来源:中草药 2023 年 54卷 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