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6 | 下载0

目的:从神经元自噬途径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13月龄APP转基因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相同月龄和背景的C 57 BL/6小鼠6只做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涌泉”穴,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1~2 mA,每次留针15 min,隔日1次,治疗3个月.每组6只动物取半脑做纹状皮层常规Aβ1-42免疫组化、TUNEL染色,取另半脑做纹状皮层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β1-42主要表达于皮层锥体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1-42细胞内表达增强(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皮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有大量自噬体;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皮层凋亡细胞数目增多(P<0.01).而电针组Aβ1-42细胞内表达减弱(P<0.01),神经细胞自噬体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APP 695 V 717 Ⅰ转基因鼠存在神经元自噬途径功能紊乱及神经元内Aβ1-42水平增高;对神经元自噬途径功能的调节,可能是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薛卫国;张忠;许红;葛桂玲;白丽敏

来源:针刺研究 2014 年 39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6 | 下载:0
作者:
薛卫国;张忠;许红;葛桂玲;白丽敏
来源:
针刺研究 2014 年 39卷 4期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P转基因鼠 电针干预 自噬途径 Alzheimer's disease APP transgenic mice Electro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Autophagy pathway
目的:从神经元自噬途径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13月龄APP转基因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相同月龄和背景的C 57 BL/6小鼠6只做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涌泉”穴,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1~2 mA,每次留针15 min,隔日1次,治疗3个月.每组6只动物取半脑做纹状皮层常规Aβ1-42免疫组化、TUNEL染色,取另半脑做纹状皮层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β1-42主要表达于皮层锥体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1-42细胞内表达增强(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皮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有大量自噬体;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皮层凋亡细胞数目增多(P<0.01).而电针组Aβ1-42细胞内表达减弱(P<0.01),神经细胞自噬体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APP 695 V 717 Ⅰ转基因鼠存在神经元自噬途径功能紊乱及神经元内Aβ1-42水平增高;对神经元自噬途径功能的调节,可能是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