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1 h、24 h、3 d、7 d及26例门诊体检的正常妇女,分别采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选择素(GMP 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 Ⅲ),纤溶酶原(PLG),纤溶酶(PL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A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 h、24 h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最明显.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若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时,极易发生血栓形成,术后必需加强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监测.动态检测和分析这些指标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
作者:欧阳秀莲;秦翠萍;闭雄杰
来源:中国厂矿医学 2007 年 20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