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过程中,HCC发生与HBV P区耐药突变模式及患者治疗方案的关系,为评估HCC发生风险,指导HB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9例基线(治疗前)为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既往服用NUCs出现疗效不佳或病毒学突破,此次住院采用焦磷酸测序检测到HBV P区耐药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进展为HCC将病例分为肝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在基线肝硬化水平(代偿期/失代偿期)、基线HBV DNA、基线ALT、基线AST、性别、年龄、HBsAg、HBeAg、AFP及耐药突变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既往初始用药,分析初始服用阿德福韦酯(ADV)患者与初始服用拉米夫定(LAM)患者在HCC发生和病毒突变模式上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中,有10例进展为HCC。肝癌组患者平均年龄[(58.30±6.40)岁]大于对照组[(51.64±7.69)岁](t=2.609,P=0.011);肝癌组患者平均AFP水平[(566.24±563.79)ng/ml]大于对照组[(17.32±77.04)ng/ml](t=-7.879,P=0.000);肝癌组出现rtA181T突变的比例(70.0
作者:高歌;徐永红;张凤娟;韩冬梅;边城
来源: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 年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