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7例儿童(<15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结果显示,47例患儿均有流行区旅居史;其中,男童26例(占55.3%),多于女童(21例,占44.7%);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为28例(占59.6%);夏季发病人数最多,17例(占36.2%),其余月份均有散发.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热(44例,占93.6%)、贫血(45例,占95.7%)、腹胀(35例,占74.5%)为主,伴脾肿大(38例,占80.9%)、肝肿大(34例,占72.3%)及淋巴结肿大(16例,占34.0%).实验室检查以贫血(45例,占95.7%)、全血细胞减少(31例,占66.0%)、炎性指标升高(43例,占91.5%)为主.47例患儿均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其中46例(占97.9%)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38例患儿行骨髓穿刺物涂片检查,其中23例(占60.5%)发现利杜体.共45例患儿接受锑剂治疗,其中36例经锑剂标准治疗(葡萄糖酸锑钠总量150~200mg/kg,分6 d静脉滴注)后治愈,5例患儿追加3~6日治疗后好转,锑剂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例死亡,3例复发,复发率为6.7%.提示对有流行区旅居史的、符合内脏利什曼病临床表现的患儿,应尽早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合骨髓穿刺检查,早诊断并予以规范锑剂治疗;锑剂标准治疗无效时,建议追加锑剂治疗天数.
作者:成利;杨成明;张妮;徐晓楠;李元枭;李艳;马汉伟;刘慧;戴星星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年 41卷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