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并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66.7%),女3例(33.3%);年龄7~51岁,平均21.3岁.出血是患者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例,66.7%);供血动脉包括下牙槽动脉、面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分支.9例患者均于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20次(每例患者接受1~5次,平均2.2次/例).无水乙醇单次平均用量为21.95 mL.20次介入栓塞治疗中,9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158枚弹簧圈,平均17.6枚/次(80枚/9次).另有2次使用博来霉素,5次使用少量150 μm PVA颗粒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随访时间5~11年,其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在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以无水乙醇为主介入栓塞方案,可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方案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王豪伟;杨西涛;王德明;范新东;苏立新
来源: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年 22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