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治疗组(300 mg/kg)、黄芩苷预防组(100 mg/kg)、阳性药(辛伐他汀)对照组,每组6只.酶法测定各组血清及肝脏中TC、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主动脉苏丹Ⅳ染色测AS斑块面积/总面积,HE染色观察主动脉及肝脏形态学改变.ELASA方法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联素(Adiponectin)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弓处的NF-κB的表达.结果: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阳性药对照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模型组(P<0.01),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阳性药对照组血清及肝脏中TC、LDL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血清中TNF-α、IL-1β和脂联素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防组主动脉壁上NF-κB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芩苷通过升高脂联素、下调NF-κB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血脂两个方面对AS起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AS的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马珺;吴晓冬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年 13卷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