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6 | 下载79

目的:通过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观察,探讨斑块成分及其形成原因.方法:入选60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35例(NSTE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25例(SCAD组).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检查评价再狭窄处病变.结果:2组随访时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NSTEACS组比,SCAD组除随访时间较短、薄层纤维帽硬化斑块(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 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不同随访时间的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随访时间>20个月比,随访时间<20个月除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 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TCFA的形成和破裂可能是DES术后发生NSTEACS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天松;冯旭霞;姚震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13 年 2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6 | 下载:79
作者:
王天松;冯旭霞;姚震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2013 年 28卷 5期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血管内超声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rug eluting stent Coronary re-stenosi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目的:通过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观察,探讨斑块成分及其形成原因.方法:入选60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35例(NSTE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25例(SCAD组).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检查评价再狭窄处病变.结果:2组随访时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NSTEACS组比,SCAD组除随访时间较短、薄层纤维帽硬化斑块(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 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不同随访时间的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随访时间>20个月比,随访时间<20个月除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 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TCFA的形成和破裂可能是DES术后发生NSTEACS的重要机制之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