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叶在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具有"Virechana"(purgative,泻下)功效,该研究以泻下中药大黄为参照,通过比较辣木叶与其在通便药效与机制方面的差异,为辣木叶在中医药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寻找大黄、辣木叶发挥通便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共有靶点和信号通路;建立低纤维饲料诱导的小鼠便秘模型,检测粪便参数、小肠推进率,使用HE染色观察结肠形态变化;RT-q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相关基因和靶点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将大黄和辣木叶靶点映射到便秘疾病的生物过程网络中,两者的靶点距离相近,表明其可能通过相似的生物过程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番泻苷元C、异槲皮苷等可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等靶点进而影响MAPK信号传导、钙信号传导等通路发挥促排便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辣木叶、大黄均可增加便秘小鼠粪便的粒数、含水率等,改善小肠运动功能及结肠黏膜层厚度和肌层厚度,上调便秘小鼠结肠AKT1、MAPK3 基因表达量,降低AQP3 蛋白表达量.表明辣木叶与大黄在治疗便秘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以大黄作为参照药,可更好地理解辣木叶"Virechana"(purgative,泻下)功效在中医药中的特点.
作者:岳星男;王硕;杨滨;冯淑怡;付饶;屈春慧;李志勇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3 年 48卷 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