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89例,女185例;年龄为65 ~100岁,平均80.0岁;左侧133例,右侧141例.骨折AO分型:31-A1型70例,3 1-A2型192例,31-A3型1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将所有患者分为对侧再骨折组和对侧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Trendelenburg征阳性率、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髂腰肌肌力等,对P <0.05的因素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41例患者术后获6 ~ 66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15例患者(6.2%)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对侧再骨折组(n=15)与对侧无骨折组(n=226)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分型、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是否输血、住院时间、术后Trendelenburg征阳性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Singh指数及髂腰肌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显示:Singh指数(OR=0.325,P=0.026)和髂腰肌肌力(OR =0.584,P=0.046)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严重骨质疏松是
作者:杨欢;林朋;刘成刚;陈瀛;刘守尧;赵玄骥;陈星佐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 年 17卷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