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在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的后路矫形内固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脊髓内移术+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伴神经损害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且随访1年以上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6~53岁,平均(21±14)岁。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9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3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9例。冠状面主弯Cobb角79.4°±16.2°,脊柱后凸角68.3°±25.0°。在MRI上测量脊髓内移术前后顶椎区凸侧脊髓外缘距椎管内缘的距离,在X线片上测量矫形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术后即刻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7例,与术前相比改善1级7例,改善2级1例,4例未见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D级1例、E级11例,与术前相比改善1级10例、改善2级2例。脊髓内移术后,顶椎区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内缘的距离由平均(11.9±6.4)mm减小至(9.8±6.9)mm。后路矫形术后侧凸Cobb角为39.3°±15.1°,矫正率为50.3
作者:邱勇;刘臻;朱泽章;朱卫国;王斌;俞杨;钱邦平;谢丁丁;孙旭;刘兴勇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5 年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