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6 | 下载264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在实施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的心理体验和内心感受,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5月—7月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1例康复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①非自杀性自伤前存在负性情绪,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②非自杀性自伤后出现获益感,希望得到关注与爱护;③父母及家庭给予的压力较大,得到的心理支持不足;④缺乏负性情绪的应对策略,渴望专业人员的帮助.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的动态评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干预系统,重视培养患者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尚超娜;王剑英;宋涛;张俊蕾;张冬红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2022 年 57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6 | 下载:264
作者:
尚超娜;王剑英;宋涛;张俊蕾;张冬红
来源: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年 57卷 7期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心境障碍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护理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在实施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的心理体验和内心感受,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5月—7月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1例康复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①非自杀性自伤前存在负性情绪,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②非自杀性自伤后出现获益感,希望得到关注与爱护;③父母及家庭给予的压力较大,得到的心理支持不足;④缺乏负性情绪的应对策略,渴望专业人员的帮助.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的动态评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干预系统,重视培养患者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