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利用强迫振荡阻抗和电抗方法优化COPD患者经鼻罩无创通气压力水平的合理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住院的8例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压力水平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采用5 Hz强迫振荡信号检测各呼吸周期的吸气相阻抗,以食道测压法测定的吸气相肺阻力为参照,比较两者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计算CPAP分别为4、8和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时各呼吸周期的呼气相与吸气相电抗之差(△Xrs),分析各呼吸周期的跨肺压与流量的关系,将上述各呼吸周期划分为有或无呼气流速受限(EFL),比较CPAP水平、△Xrs值和显示为EFL的呼吸周期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检测EFL呼吸周期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的△Xrs阈值.正态分布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8例COPD患者的吸气相阻抗和吸气相肺阻力的均值分别为(6.5±1.6)cm H2O·s-1·L-1和(9±5)cm H2O·s-1·L-1(相关系数为0.64,P<0.01),两者差值的中位数为-2.7(-5.7~0.7)cm H2O·s-1·L-1,一致性范围在(-10.6~4.9)cm H2O·s-1·L-1,吸气相肺阻力=-1.62+1.69吸气相阻抗(F=109.6,P<0.01).CPAP水平增高,△Xrs显著降低,显示为EFL
作者:王华;陈荣昌;何晟;罗群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年 32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