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140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后未见明显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颌面颈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VSD治疗8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未见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严重颌面颈部感染,在去除术后感染区坏死物质、彻底清创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口,0.9%氯化钠溶液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直至引流液清亮、创缘组织无红肿、无压痛后,撤除VSD装置.结果 6例患者明确感染后,使用传统换药约7~8 d,感染呈进行性加重,遂使用VSD装置置于感染区,持续引流5~15 d后,可见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基本消失,创缘周围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伤口基本愈合;所有病例中有1例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明确感染、持续换药约20 d后,感染呈进行性加重,放置VSD 5 d后于手术室清除病灶骨,术后继续换药,伤口愈合;1例术后并发食管瘘患者使用VSD时间长,撤除VSD后,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创口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但左颈部仍可见到1个大小约1 cm×1 cm的瘘管,邻近瘘管可见颈部膨隆明显,扪诊质硬,无波动感.左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示:左颈部见3.9 cm×2.3 cm×5.0 cm大小的不规则占位病变,右颈部见1个大小约2.3 cm×1.4 cm团块状病变,考虑淋巴结肿大(术后复发).结论 VSD有利

作者:龙静;黄谢山;潘小萌;陈灼庚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8 年 1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140
作者:
龙静;黄谢山;潘小萌;陈灼庚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8 年 12卷 5期
标签:
口腔外科手术 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持续换药 颌面颈部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后未见明显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颌面颈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VSD治疗8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未见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严重颌面颈部感染,在去除术后感染区坏死物质、彻底清创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口,0.9%氯化钠溶液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直至引流液清亮、创缘组织无红肿、无压痛后,撤除VSD装置.结果 6例患者明确感染后,使用传统换药约7~8 d,感染呈进行性加重,遂使用VSD装置置于感染区,持续引流5~15 d后,可见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基本消失,创缘周围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伤口基本愈合;所有病例中有1例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明确感染、持续换药约20 d后,感染呈进行性加重,放置VSD 5 d后于手术室清除病灶骨,术后继续换药,伤口愈合;1例术后并发食管瘘患者使用VSD时间长,撤除VSD后,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创口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但左颈部仍可见到1个大小约1 cm×1 cm的瘘管,邻近瘘管可见颈部膨隆明显,扪诊质硬,无波动感.左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示:左颈部见3.9 cm×2.3 cm×5.0 cm大小的不规则占位病变,右颈部见1个大小约2.3 cm×1.4 cm团块状病变,考虑淋巴结肿大(术后复发).结论 VSD有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