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PPAR-γ)在保护素D1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神经病理性痛+保护素D1组(NP+PD组)和神经病理性痛+保护素D1+GW9662组(NP+PD+GW组)。采用选择性神经损伤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NP+PD组和NP+PD+GW组于造模前30 min时开始鞘内注射保护素D1 900 ng (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20 μl),1次/d,连续8 d;NP+PD+GW组于造模前45 min时开始鞘内注射PPAR-γ拮抗剂GW9662 200 ng (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20 μl),1次/d,连续8 d;Sham组鞘内注射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10、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于造模后14 d时,每组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on blot法测定PPAR-γ、TNF-α和IL-6的表达。于造模后14 d时,每组处死6只大鼠,取L
4,5脊髓节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PPAR-γ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或血清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共表达情况。
结果:与Sham比较,其余3组造模后各时点PWT降低,脊髓PPAR-γ表达下调,TNF
作者:李治松;汤南南;闫明超;吕品;谈安棋;马晓玲;王一鸣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 年 40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