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67 | 下载64

目的 探讨在球囊扩张效果不佳时,运用冠状动脉分叉部位支架置入技术重建小腿动脉分叉,改善下肢重度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21例合并有膝下动脉分叉病变的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接受了膝下分叉部位药物支架置入.术式包括:单支架置入,及T-stenting、Crush、Culotte双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指标包括保肢生存率,非靶病变二次干预生存率及非靶血管二次干预生存率.对于造影复查患者,观察分叉部位支架通畅率,及通畅流出道数目.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周,踝肱指数由术前0.23± 0.07提高至0.67±0.24(P <0.05).随访时间12 ~41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1年,保肢生存率100%,未经靶病变二次重建生存率90.5%,未经靶血管二次重建生存率79.1%.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患者8例,术后1年一期支架通畅率62.5%,二期通畅率87.5%.存在2支通畅流出道28.6%,1支通畅流出道57.1%.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部位支架置入技术,同样适用于膝下动脉分叉病变,有助于实现多支血管早期再通,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肢率.

作者:叶猛;洪彪;黄晓钟;谢辉;严泽正;张岚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5 年 30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67 | 下载:64
作者:
叶猛;洪彪;黄晓钟;谢辉;严泽正;张岚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5 年 30卷 11期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缺血 膝下动脉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s Angioplasty Stents Ischemia Infrapopliteal artery
目的 探讨在球囊扩张效果不佳时,运用冠状动脉分叉部位支架置入技术重建小腿动脉分叉,改善下肢重度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21例合并有膝下动脉分叉病变的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接受了膝下分叉部位药物支架置入.术式包括:单支架置入,及T-stenting、Crush、Culotte双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指标包括保肢生存率,非靶病变二次干预生存率及非靶血管二次干预生存率.对于造影复查患者,观察分叉部位支架通畅率,及通畅流出道数目.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周,踝肱指数由术前0.23± 0.07提高至0.67±0.24(P <0.05).随访时间12 ~41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1年,保肢生存率100%,未经靶病变二次重建生存率90.5%,未经靶血管二次重建生存率79.1%.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患者8例,术后1年一期支架通畅率62.5%,二期通畅率87.5%.存在2支通畅流出道28.6%,1支通畅流出道57.1%.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部位支架置入技术,同样适用于膝下动脉分叉病变,有助于实现多支血管早期再通,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肢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