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微缺氧与人结肠癌细胞HT-29侵袭能力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微缺氧模型,噻唑蓝(MTT)比色试验测定HT-29细胞的异质性黏附能力,transwell侵袭试验判定其侵袭游走能力,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实验检测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将HT-29细胞微缺氧处理0.6、12、24、48h,明胶酶谱分析检测分泌的MMP-2/9活性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桥蛋白(OPN)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胞核内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 微缺氧诱导24h后,HT-29细胞的异质性黏附能力、侵袭游走能力显著增加,明显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成管状结构.微缺氧下6h,MMP-2/9活性无明显变化,尔后随着微缺氧时间的延长,其活性逐渐显著上调,24h达顶峰,48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29细胞在微缺氧的诱导下,其OPN的mRNA和蛋白以及胞核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MP-2/9活性变化趋势类同.结论 微缺氧能诱导HT-29细胞异质性黏附能力、侵袭游走能力显著增加,MMP-2/9活性上调,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而促使其向恶性表型转化.OPN-NF-κB可能是微缺氧下继HIF-I之外的另一重要调节途径,该途径与微缺氧诱导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
作者:杨庆强;张才全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7 年 24卷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