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4 | 下载128

目的 探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后凸Cobb角55°~73°(平均61°).先以在过伸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椎体后缘切线夹角为依据,决定颈椎后部的椎板及小关节等的截骨角度及范围,行颈后路截骨及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使松解后颈椎后凸达到最大可能的矫正,7~10 d后二期行颈前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第3天、3及6个月、1及2年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观察矫形效果,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并对比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患者畸形外观明显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MRI显示: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后凸畸形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未见压迫.术后第3天X线片显示:后凸Cobb角为-12.3°~11.2°(平均-2.0°).除1例AISA神经功能评分为D级外其他11例AISA神经功能评分均为E级.结论 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对该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分期手术及手术间期持续牵引是较为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周许辉;张咏;方加虎;严望军;袁文;贾连顺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2010 年 4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4 | 下载:128
作者:
周许辉;张咏;方加虎;严望军;袁文;贾连顺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2010 年 48卷 4期
标签:
脊柱后凸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青少年 Kyphosis Cervical vertebrae Spinal fusion Adolescent
目的 探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后凸Cobb角55°~73°(平均61°).先以在过伸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椎体后缘切线夹角为依据,决定颈椎后部的椎板及小关节等的截骨角度及范围,行颈后路截骨及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使松解后颈椎后凸达到最大可能的矫正,7~10 d后二期行颈前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第3天、3及6个月、1及2年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观察矫形效果,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并对比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患者畸形外观明显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MRI显示: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后凸畸形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未见压迫.术后第3天X线片显示:后凸Cobb角为-12.3°~11.2°(平均-2.0°).除1例AISA神经功能评分为D级外其他11例AISA神经功能评分均为E级.结论 重度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对该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分期手术及手术间期持续牵引是较为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