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阈值前1型和阈值病变并首次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连续性ROP患儿85例1 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检眼镜或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及眼底摄像.视网膜病变均位于Ⅰ、Ⅱ区,同时伴有附加病变.151只眼中,Ⅰ区病变67只眼,占44.4%;Ⅱ区病变84只眼,占55.6%.Ⅰ、Ⅱ区病变患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1438.6±334.5)、(1465.3±340.2)g,孕周分别为(30.1±2.2)、(30.0±2.3)周,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37.0±2.4)、(37.7±2.6)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IVR治疗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25 ml(含雷珠单抗0.25 mg).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4.9±3.3)个月.复查周期为1~3周,直至观察到视网膜继续血管化.若治疗后2周ROP无好转或恶化,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进展至ROP 4期则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ROP消退以及与IVR治疗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OP未消退与出生体重、孕周、治疗时矫正胎龄的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首次IVR治疗后,ROP消退120只眼,占79.5%.其中Ⅰ、Ⅱ区病变者分别为55、65只眼.末消退或恶化31只眼,占20.5%.其中Ⅰ、Ⅱ区病变者
作者:陈宜;冯婧;孟宪芬;邓洵;尹虹;梁建宏;黎晓新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5 年 31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