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半剂量光敏剂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黄斑部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19例19只眼(治疗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48.18±9.46);病程>6个月.均为首次接受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者.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傅立叶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39±0.3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4名24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眼采用FD-OCT仪测量距黄斑中心凹1(中心凹)、3(旁中心凹)、5(中心凹周围)mm区域4个象限的内、外层视网膜厚度.治疗后1、4、12周行FD-OCT检查,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Pearson法分析logMAR BCVA与治疗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1、4、12周,治疗组中心凹内(F=13.814、10.095、4.689)、外(F=9.354、5.878、3.978)层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0.05);旁中心凹
作者:张桐梅;韩梅;谢世勇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5 年 31卷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