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1只眼,女性19例23只眼。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74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名50只眼,女性14名24只眼。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6 mm×6 mm。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黄斑区,3~6 mm的中心凹周围区。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周围区的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CFA)、脉络膜厚度(CT)以及中心凹6 mm范围内上方、颞侧、下方、鼻下象限的三维CVI、CVV、CT。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
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
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VI、CVV、CFA、CT预测CSC发生的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中心区、
作者:刘培;安广琪;路晨雨;李姝;杜利平;金学民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年 39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