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40 | 下载155

目的探讨急性结膜炎痊愈后泪膜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经常规治疗在自然病程内痊愈的急性结膜炎连续患者56例(73只眼),并排除其他影响泪膜的因素,分别于痊愈后3、7、14、21、30 d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 ST)及泪河高度测量,并与未发病眼对照比较.结果未发病眼BUT为14.72 s,痊愈后第3、7、14、21天, BUT分别为5.23、5.11、7.84、10.26 s (P=0.012、0.018、0.032、0.028),第30天, BUT为12.74 s (P=0.122).未发病眼FL评分为2.26,痊愈后第3、30天, FL评分分别为3.02、3.53 (P=0.063、0.074),第7、14、21天, FL评分分别为6.23、7.92、6.37 (P=0.017、0.008、0.024).未发病眼ST为16.30 mm,痊愈后第3、7、21天, ST分别为9.39、11.48、21.24 mm (P=0.025、0.040、0.012),第14、30天, ST分别为13.85、17.40 mm (P=0.082、0.104).未发病眼泪河高度为0.62 mm,痊愈后第3、7、14天, 泪河高度分别为0.39、0.32、0.44 mm (P=0.008、0.015、0.037),第21、30天,泪河高度分别为0.53、0.58 mm (P=0.120、0.182).结论急性结膜炎痊愈后可出现泪膜不稳定和暂时性干眼症;治疗急性结膜炎时充分考虑药物对泪膜的副作用,减少不必要用药

作者:黄挺;陈家祺;刘祖国;王玉娟;王涛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06 年 42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40 | 下载:155
作者:
黄挺;陈家祺;刘祖国;王玉娟;王涛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2006 年 42卷 2期
标签:
结膜炎 泪器 干眼病
目的探讨急性结膜炎痊愈后泪膜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经常规治疗在自然病程内痊愈的急性结膜炎连续患者56例(73只眼),并排除其他影响泪膜的因素,分别于痊愈后3、7、14、21、30 d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 ST)及泪河高度测量,并与未发病眼对照比较.结果未发病眼BUT为14.72 s,痊愈后第3、7、14、21天, BUT分别为5.23、5.11、7.84、10.26 s (P=0.012、0.018、0.032、0.028),第30天, BUT为12.74 s (P=0.122).未发病眼FL评分为2.26,痊愈后第3、30天, FL评分分别为3.02、3.53 (P=0.063、0.074),第7、14、21天, FL评分分别为6.23、7.92、6.37 (P=0.017、0.008、0.024).未发病眼ST为16.30 mm,痊愈后第3、7、21天, ST分别为9.39、11.48、21.24 mm (P=0.025、0.040、0.012),第14、30天, ST分别为13.85、17.40 mm (P=0.082、0.104).未发病眼泪河高度为0.62 mm,痊愈后第3、7、14天, 泪河高度分别为0.39、0.32、0.44 mm (P=0.008、0.015、0.037),第21、30天,泪河高度分别为0.53、0.58 mm (P=0.120、0.182).结论急性结膜炎痊愈后可出现泪膜不稳定和暂时性干眼症;治疗急性结膜炎时充分考虑药物对泪膜的副作用,减少不必要用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