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视网膜下液(SRF)能否引起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及在其增殖过程中是否出现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和转位,进一步明确RPE细胞增殖与RPE细胞中PKC信号系统变化的关系及PKC抑制剂的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为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刺激因素为提取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为B、C级患者的SRF和来自角膜移植后的供体眼球所提供的正常玻璃体成分;PKC特异激活剂佛波酯(PMA)为阳性对照;DMEM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各自的RPE细胞增殖情况.用B、C级SRF、正常玻璃体成分、PMA、DMEM培养液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刺激RPE细胞,通过细胞裂解和离心获取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粗提液,用同位素32P标记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细胞质和细胞膜PKC活性水平.选用PKC特异抑制剂N,N-二甲基鞘氨醇预处理各组细胞后,再分别观察各组RPE细胞中PKC活性表达水平及增殖情况.结果 用B、C级SRF和PMA处理过的RPE细胞出现高增殖;SRF和PMA都可以激活RPE细胞质中的PKC,并使其由胞质向胞膜转位,但SRF作用于RPE细胞时,胞膜上PKC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较PMA明显延长.其中,B级SRF作用于RPE细胞时,胞膜上PKC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较C级长且峰值低,增殖程度也低;正常玻璃体成分和DMEM培养液组未出现PKC活性变
作者:孙兆义;洪晶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06 年 42卷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