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C57BL/6J野生型小鼠在不同发育阶段大脑初级视皮质双眼区(primary visual cortex binocular zone,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的微小突触后电流发育性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选择出生后第14天(睁眼前后)、28天(关键期高峰段)、35天(关键期结束)和130天(完全成年期)的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6只,按日龄分为4个组,分别为P14组、P28组、P35组和P130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小鼠大脑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的频率和振幅,分析其差异和变化。结果:小鼠大脑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的mEPSC频率4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46,
P<0.001),其中P35组高于P28组[P28和P35组分别为(8.72±1.34)和(13.28±4.05)Hz,
t=3.39,
P=0.012],P130组低于P35组[P35和P130组分别为(13.28±4.05)和(5.82±1.98)Hz,
t=5.21,
P<0.001];mEPSC振幅4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84,
P=0.055)。小鼠大脑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的mIPSC频率4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14,
P<0.001),其中P130组高于 P14组[P14组和P130组分
作者:郭凌志;郭雅图;张伟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23 年 59卷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