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7 | 下载73

目的 了解本省中部山区县0.5~12岁儿童贫血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0.5~12岁儿童1836例.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统计儿童贫血的总体发病率;并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贫血患儿321例(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239例)、总体患病率17.5%.将入组患儿分成4个亚组(0.5~1岁,2~6岁,7~10岁,>10岁)各年龄组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幼年喂养方法、饮食习惯及留守儿童是本省儿童患贫血病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贫血在山区农村儿童患病率仍较高,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贫血家族史、幼年喂养方法、留守儿童及自身饮食习惯是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正确的预防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学龄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重要干预手段.

作者:陈爽花;邹国忠;刘文锋;羊慧丹;施佳奇;王爱萍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1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7 | 下载:73
作者:
陈爽花;邹国忠;刘文锋;羊慧丹;施佳奇;王爱萍
来源: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18卷 5期
标签:
儿童贫血 调查 危险因素 留守儿童
目的 了解本省中部山区县0.5~12岁儿童贫血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0.5~12岁儿童1836例.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统计儿童贫血的总体发病率;并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贫血患儿321例(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239例)、总体患病率17.5%.将入组患儿分成4个亚组(0.5~1岁,2~6岁,7~10岁,>10岁)各年龄组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幼年喂养方法、饮食习惯及留守儿童是本省儿童患贫血病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贫血在山区农村儿童患病率仍较高,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贫血家族史、幼年喂养方法、留守儿童及自身饮食习惯是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正确的预防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学龄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重要干预手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