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重楼内生真菌、根际真菌多样性,并了解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方法:以不同栽培模式下重楼根际土壤、块茎、根部组织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真菌群落多样性、网络关系、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物种组成和菌群α、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重楼块茎和根部内生真菌、根际土真菌在物种组成与丰度上各不相同,但相同栽培模式下重楼不同组织部位菌群距离近,不同栽培模式但同一重楼部位的菌群关联性高;菌群Network网络分析揭示同一栽培模式下菌群之间关联性更高且偏正相关性,对植物有益的共生菌和促进物质能量循环的腐生菌与植物病原菌呈负相关;FUNGuild结合物种组成分析表明,采自织金(ZJ)样品的病原菌占比少、腐生菌占比高,而采自赫章(HZ)、百里(BL)样品的病原菌占比多、共生菌占比高;菌群与环境因子热图表明,部分菌属之间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同一栽培模式下的菌群与环境因子关联性相似.结论:重楼内生真菌、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具有地域特征,环境因子影响重楼真菌菌群组成和丰度,可人为有目的性地调节菌群结构,以利于重楼高产栽培;可加大对丛枝菌根真菌、被孢霉属、淡领瓶霉属等有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者:张翔宇;陈晓芳;柳敏;周茂嫦;王彩云;查钦
来源:中药材 2023 年 46卷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