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8 | 下载13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之阳气为脾脏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动力",而脾阴则提供了"物质基础".脾阴学说成说较晚、论说较少,基于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脾阴理论内涵及历史发展源流,认为"辅运化""主滋养"和"和胃阳"是脾阴主要的生理功能;脾阴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黄帝内经》构建脏腑阴阳理论体系、《伤寒论》初识脾阴方证、"丹溪学派"首开滋阴法先河、缪希雍系统建立脾阴理论体系、吴澄引申"芳香甘平"治法5个历史时期.此外,通过文献计量学Citespace分析脾阴学说现代整体发展应用情况,对比古今常用11个滋补脾阴类中药复方发现:现代研究中对脾阴学说的认识主要传承自唐容川、叶天士、吴澄、李东垣、缪希雍、张锡纯几位医家;其理论主要应用在消渴(糖尿病)、泄泻、便秘、肉痿等疾病治疗中;用药偏以甘淡,兼顾养胃阴为特色;局方参苓白术散成方早,充分体现了"甘淡"补脾之滋补脾阴用药的基本法则,具有健脾气、滋脾阴、渗脾湿之功效,全方升降相因、散收并用、补行兼施,尤宜于脾气阴虚夹湿的患者,乃滋补脾阴理论应用的基础方.

作者:臧凝子;王世文;李品;王清华;战丽彬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年 42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8 | 下载:13
作者:
臧凝子;王世文;李品;王清华;战丽彬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年 42卷 3期
标签:
脾阴 参苓白术散 文献研究 文献计量学 滋补脾阴 spleen Yin Shenling Baizhu Powder(参苓白术散) literature research bibliometrics nourishing spleen Yin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之阳气为脾脏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动力",而脾阴则提供了"物质基础".脾阴学说成说较晚、论说较少,基于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脾阴理论内涵及历史发展源流,认为"辅运化""主滋养"和"和胃阳"是脾阴主要的生理功能;脾阴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黄帝内经》构建脏腑阴阳理论体系、《伤寒论》初识脾阴方证、"丹溪学派"首开滋阴法先河、缪希雍系统建立脾阴理论体系、吴澄引申"芳香甘平"治法5个历史时期.此外,通过文献计量学Citespace分析脾阴学说现代整体发展应用情况,对比古今常用11个滋补脾阴类中药复方发现:现代研究中对脾阴学说的认识主要传承自唐容川、叶天士、吴澄、李东垣、缪希雍、张锡纯几位医家;其理论主要应用在消渴(糖尿病)、泄泻、便秘、肉痿等疾病治疗中;用药偏以甘淡,兼顾养胃阴为特色;局方参苓白术散成方早,充分体现了"甘淡"补脾之滋补脾阴用药的基本法则,具有健脾气、滋脾阴、渗脾湿之功效,全方升降相因、散收并用、补行兼施,尤宜于脾气阴虚夹湿的患者,乃滋补脾阴理论应用的基础方.

Baidu
map